侬队网 文化古城 生态蒙山

查看: 1549|回复: 8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烦恼的种类——根本烦恼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
发表于 2010-12-15 19:1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蒙山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了解更多蒙山资讯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会员

x
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,但是我们很难发现他们微细的区别,而在佛教的教义中就有很细致的描述。
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,现在我们就先来了解烦恼的种类与特征,然后对症下药就可以药到病除,给自己一颗快乐的心灵。
佛学基础知识:烦恼 ——广超法师

    在四圣谛(苦、集、灭、道)的苦圣谛中,苦的生起因是我们过去所做的业及现前的烦恼。过去所做的业已造,现世要受报;而现前的烦恼决定于我们,可要它生起或不生。那些修行的圣者,证果的圣人,可以把握自己的烦恼,不让它生起;我们凡夫没办法,这其中有多个原因,一般认为这是我们业障深重,但是根据佛陀说我们的烦恼是从六根接触外境后,因为迷惑而生起的。烦恼的种类很多,有的分成六根本烦恼、有的称为三毒;六根本烦恼再分成十惑;再分成小随烦恼、中随烦恼、大随烦恼等等。现在要讲的是根本烦恼,以及大、中、小各种随烦恼。

一、根本烦恼:
    最根本的烦恼有贪、嗔、痴,称为三毒。一般人说某人很贪心,很会发脾气,很愚痴,这与佛法中所说的贪、嗔、痴有点不同。

    一、贪:佛法中说贪是于三有及资具(顺境)染著不舍。三有是欲有、色有、无色有。因为众生贪欲界、色界的种种事物,及贪无色界的种种心态,使他们继续在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(三界六道)中受生,再度轮回生死。众生对欲界的种种事物有贪爱,则生在欲界;众生对色界的种种事物有贪爱,则生在色界;众生对无色界的种种事物有贪爱,则生在无色界。当一个人无欲界的种种贪爱,就会生到色界;对欲界、色界之种种贪爱已断除,则在无色界受生;断除这三界的种种贪爱,就再也不来三界,叫做不受后有,再也不贪著这三有了。
    贪著三有及资具是讲贪著三界中的种种事物。我们生长在人间,贪求人间所享有的物资。比如贪著住富丽堂皇的房子,睡高广的大床,穿华丽的衣服,坐舒适的椅子,此种贪著使我们再来欲界受生。但是此贪心是过去的业习,它在我们过去业中形成了这种心理,就如一个人他本来没有抽烟,今生有人叫他抽,慢慢学习,对香烟染著,上了瘾,生起贪爱的心,看到香烟就想抽,以后没看到香烟也想要抽,我们说他对香烟有贪爱。凡夫对三界的事物也好想染上烟瘾一样,没有在眼前,内心都想要,所以造成下一世再来三界中的任何一界受生死轮回,所以贪是三有之贪。

2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2-15 19:15 | 只看该作者
    二、嗔:一般人对嗔的了解是:发怒,生气等,但佛法中说嗔是于三苦及资具(逆境)憎恶不能忍受。
苦有三苦:
①、苦苦:既是身心之苦受。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属之。
②、行苦:东西变化无常,我们做不了主。五蕴炽盛苦属之。
③、坏苦:既是乐受变坏或得不到。爱别离、求不得苦属之。

    对于这三苦,凡夫不能忍受,不想要它,但业报又是如此这般做不了主,又丢不掉,所以对这三苦起嗔心,然后对引起三苦的东西也起嗔恨。例如:某人嗔恨某某人,对仇人的东西也起嗔恨心。又如有人驾一辆老爷车,半路抛锚了,不能准时赴约,结果苦恼起,嗔心生,连那辆老爷车也都被敲、被踢,这就是对此资具也讨厌。
     贪是对于顺境起贪爱之心;嗔是对于逆境起嗔恚之意,它们所对的境是绝然不同的。贪、嗔的心绝对不会同时生起,贪爱那个东西,绝对不会嗔它;嗔那样东西也绝对不会贪它。或许有人会这样认为:我爱某个人,我也恨他。这件事是应该如此理解:比如一对恋爱中的男女,结婚前觉得对方有许多优点与美德,结婚后却发现对方有一些缺点,结果有时贪爱他,有时又嗔恨他,但贪爱与嗔恨的部分是不一样的。两种心情混在一起时,他就搞糊涂了,到底我是爱那个人呢?还是恨那个人?所以贪爱与嗔恨之心决不会同时生起,但贪爱与嗔恨之间,取舍不定时,则产生愚痴。
3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2-15 19:15 | 只看该作者
    三、痴:既是无明,于诸事理迷惑,是非不明,事理无知。对四圣谛、三宝的实、 德、能(真实、功德、自能修成),不能信受。既是说对于真理的实、三宝的功德、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,这三件事情迷惑,没有信心;或是对一件事不知分辨对与错,这都是愚痴。比如说你爱某人,是爱他的优点与美德;你嗔某人,是讨厌他的缺点。这使你混淆,把两件事当作一件事,不知是对或是错,不能明辨是非,就产生愚痴。实际上世间的种种事物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,但你要美满、美好,好的你要,坏的你不要,好坏在一起时,不能分辨是非,而产生不知取舍,结果不知如何是好,这就是愚痴。
    我们对事理不明白,不知晓,这也可说是愚痴。当我们愚痴时,往往会做出各种傻事,比如看到人受病苦的折磨,我们可怜他,认为反正他是要死了,不如把他人道毁灭,让他早日解脱,这就是愚痴。因为我们不明白病苦中有因果业报,决不会因为断了他的命就可以解脱。今生他要受如此病苦,这世逃不掉的,这使对事理不明白而产生的愚痴。
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2-15 19:16 | 只看该作者
    四、慢:把自己和别人相对比,内心产生高傲的心理,称为慢。慢有许多种,最普通的一种就是“自尊心”。当你比别人差时,事情做不成功,失败了,别人嘲笑你,有满心的你就产生苦恼,认为你与他平等,这就是慢。众生“慢”的心理可分三种情况来看:
①、你的地位、名誉比他人高,而你也认为比他人高。
②、你的地位、名誉与他人平等,而你却认为比他人高。
③、你的地位、名誉比他人低,而你却认为与他人平等或比他人高。

    慢的产生是把自己与他人作对比而产生的。比如人有汽车,我没有,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,我只是不要买罢了,这就是慢--与人平等,却认为自己比他人了不起。再比如:来这儿听法的信徒都是平等的,假设这其中有一位是大学生,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大学生而起慢心--比他人高,自己也认为比他人强。但他回到家里,进了厨房,他的妈妈可能就会说:你这个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,不会煮也不会炒,还是我比较行(慢)--比他人低,确认为比他人强。所以慢心的生起是以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,而生起高慢之心。
5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2-15 19:17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游子归 于 2010-12-15 19:18 编辑

    五、疑:对于诸真理常犹豫不决。历史记载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修道成佛,解脱生死,你却认为有烦恼怎么能够解脱生死呢?对此真理产生不信的心理, 称为疑。此怀疑使我们不能接受真理,并非真理不可让人怀疑,而是我们对于任何事物都存有怀疑之心,这是一种烦恼。比如我告诉你们我的俗姓是“苏”,有人听了就相信,但有些人听了就会产生“是不是姓苏啊?”此怀疑之心,就是他内心的一种烦恼。有再打个比方:“美国太空人已登上月球。”有人听了就产生“是不是真的呀?”他根本不想去寻找答案,不去了解, 就直接产生怀疑,这种“疑”的心理状态,就是烦恼。我们对某些事理,再 还没有真正了解之前是可以持有怀疑的态度。当我们真正彻底明了后,就能 接受、相信它,这种怀疑的态度佛法可接受。
   
    在佛经中说:如果一个人没证悟初果,他对四圣谛、三宝多少会有疑问。这疑问我们可以保留,但因此而妨碍我们证悟初果。有些人说他对某种修行方法深信不疑,但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修行后,如果没有证悟,就会生起疑问,怀疑起来。这并不表示当初他对某修行法门没有怀疑,而是他的疑心被信心遮盖住。“疑心”是一个很深的烦恼,它是根本烦恼之一。例如:有人对“四念处”这个修行法有信心,他用十多年去修学,但没有什么成就,就怀疑此修行法;因为没证悟,更怀疑那些证悟者修行证悟的成果是否是真实的,这就是疑的烦恼。一般很深的“疑”烦恼凡夫是不容易发现的,除非我们面对修行、烦恼等磨练的时候,才可知道我们对佛法的道理是否是深信不疑。证初果者断戒禁取见、我见,对世间看得很清楚,对佛法就毫无怀疑了。

6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2-15 19:18 | 只看该作者
六、不正见:对于因果道理等起不正确之知见。

①、身见:执著世间有个身心是我,称为“我执”。我执有两种:在行为方面的我执就是“我慢”;在思想方面的我执称为“我见”,也叫做“身见”。我 执并非是听完无我,相信无我,也确定无我的道理是正确后,就无此烦恼,而是放下我见的烦恼罢了。我执中的“我慢”是我们内心中根深蒂固的烦恼,碰到任何一件事物,我们就有一个心境内、外的对立,外面的是外境,里面 的是我。因为有我执就会生起贪生怕死之念头,就会起贪、嗔、痴等烦恼。譬如对“无我”的道理深信不疑的人,被人用刀子威胁时,他会怕死,此怕死的行为不是我见,而是我慢。“我慢”不可凭听讲道理来破除,它必须以修道来断除;“我见”是一种思想上的烦恼,它可通过明了无我的道理,就可破除之。

②、边见:由于身见对于我生起断、常见,称为“边见”。先有我见,才有边见。执著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,认为我死后一了百了,什么都没了,称为“断见”。

③、邪见:谤无因果(业因果)、无作用(转世、父母),无事实(佛、阿罗汉)。谤无因果,起种种邪见。认为作善无善报,做恶也无恶报,此是无果。有些人认为人的出生是“无因”的,就是由父母生出来;死后一了百了,既是“无果”。有些人认为杀死鸡鸭无需受报,鸡鸭是生下来让人吃的,此属于“无果”。世间有三世,既是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,但他不相信,此既是“无作用”;对佛陀所说的三宝、四圣谛等,以为“无事实”,而加以毁谤。

④、戒禁取见:执持不正确之戒律。有人持牛戒,以为牛吃草没杀害生命,就认为也应该吃草;有些人认为牛是干净的,所以吃牛肉不吃猪肉,这些都是“戒禁取见”。

⑤、见取见:执取诸见为已见,认为此见是最优胜的,最正确的,而生起斗争,称为“见取见”。执取前面四个见,认为是最正确的,也是见取见;比如你认为人死了一了百了,此是“边见”中的“断见”,而你却执著这种见解是正确的,这个执著称为“见取见”。世间人往往执著自己的思想、知见是正 确的,别人的是错误的,乃至执著正确的知见是对的,亦是见取见的烦恼在作怪,并非我见。

    这六根本烦恼中的贪、嗔、痴称为三毒。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为“五钝使”(思惑)要修道才能断除。不正见中的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称为“五利使”(见惑)要见道才能断除。五钝使和五利使合称为十惑。
     
7
发表于 2010-12-15 19:45 | 只看该作者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会员

x
8
发表于 2010-12-15 20:32 | 只看该作者
只要你是凡夫俗子,难免要有喜怒哀乐、七情六欲。要说剔减烦恼,只看多寡轻重而无可免。
9
发表于 2010-12-16 16:24 | 只看该作者
淡泊名利得失,看破生死大事,恬静宁静地......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于我们 | 免责申明 | 删帖申请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帮助中心

Copyright © 2008-2023 侬队网(Www.Nongdui.Com)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信息产业部备案/许可证编号:桂ICP备08100878-11号  桂公网安备:45042202000001号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侬队网

GMT+8, 2024-11-15 21:09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8-2016 nongdui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