侬队网 文化古城 生态蒙山

查看: 1441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谁说中国的大学不弱智?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
发表于 2009-2-20 14:2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蒙山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了解更多蒙山资讯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会员

x
  薛涌先生在2月6日《东方早报》评论版中发表的《中国大学的“弱智”化》一文中,阐释了这样的观点:中国的大学目前招收的农村孩子太少,这不仅 是公平问题,而且是效率问题。因为按照美国专家的研究结果,智商是不能改变的,且是在人群中固定分布的,而大学里应该多招收高智商的学生,从而提高竞争 力。如果从农村招的孩子太少,就会多从城市招收智商不怎么拔尖的孩子,所以中国大学会“弱智”(平均智商下降)化。由此建议“政府必须以拨款为杠杆,要求 大学(特别是拿国家经费最多的一流大学)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生”。

  笔者无意挑战美国专家关于智商的研究结果,仅就“城乡大学生比”,提出以下几点不同看法,同薛先生商榷:

  一是薛文的新闻源可能是错误的。薛先生行文的依据是今年1月初某媒体的报道:“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.3%和17.7%。而在上世纪 80年代,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%以上。”笔者简单搜索,就发现这个82.3%和17.7%的城乡大学生的比例,既不是目前的,也不是全国性的。这个比 例的出处是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2004年写的一篇文章,原文写道:“1999年底,《中国青年报》披露了一份关于中国公民高等教育的报告。报告对北京多所 高校2000余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:这些学生里,28%来自北京,30%来自北京以外的城市,24%来自全国各地不出名的城镇,18%(确切数值是 17.7%)来自农村。也就是说,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.3%和17.7%。”可以看到,这是10年前的调查,而且是针对“北京多所高校”的抽样调 查,不是全国性的。而今年1月15日《人民日报》的权威数据称:“教育部学生司本专科处副处长苟人民介绍说,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,从1989年至 2008年,我国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——从1989年的43.4%到2003年的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,再到2005年达到53%。”

  二是逻辑的错误。假定“上世纪80年代高校城镇生源占70%”是合理的,那么如果“目前城镇生源占82.3%”是不是一定就不合理呢?笔者检索 了国家统计局的《中国统计年鉴》,1985年城乡人口之比是23.71%和76.29%,而2006年城乡人口之比是43.9%和56.1%。可以看到, 城镇的人口比例大幅度增长了85%,那么按假设,高校中城镇生源的比例有所上升是正常的,但是上升多少是合理的,则无法确定。

  三是解决方法的错误。如果政府真的“要求大学(特别是拿国家经费最多的一流大学)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生”,很可能会出现另一种“高考移民”——“高考下乡”,即一些城市孩子通过各种手段变成农村户口,以便容易上大学。

  其实,问题的真实模样很可能是这样的:近年来,我国高校农村生源的比例是上升的,但在一流大学中,农村学生的比例却是下降的。也就是说,农村生源在一流大学中比例下降,才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。







沈先生的批评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问题。我仅就这一批评的各点提出质疑:



第一点显然是最要害的批评。沈先生举出教育部的数据,证明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出身,即53%。这几乎和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差不多了。也就是说,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没有太大区别。如果此数据准确,媒体所报道的农村大学生减少等等就纯属无中生有。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有关问题上的言论也是严重失实。究竟谁是谁非,我多年没有回国,还是留给国内读者判断。我只是希望从智商理论提出质疑。按《钟曲线》的智商理论,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平均稳定,和阶层、文化等等没有关系。中国城乡人口的智商分布也应该是相对均衡的,即城乡人口大体一样聪明。如今城乡收入差距如此之大,自然造成了农村教育条件的落后。国家在高等院校录取方面,也没有采取重要的对农村的倾斜政策。农村学生在如此劣势的条件下,居然和城里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打了个平手,这怎么可能?唯一的可能,就是农村人口的智商比城市人口高出许多,乃至在危房中读书的孩子能够和有游泳池、田径场、良好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的重点高中的孩子竞争。这可能吗?所以,教育部的数字并不能简单相信,因为那不仅不合常识,也不合逻辑。



第二,沈先生指出:1985年城乡人口之比是23.71%和76.29%,而2006年城乡人口之比是43.9%和56.1%。城市人口上升了,所以城市大学生比例也应该上升。在他看来,如果上世纪80年代高校城镇生源占70%”是合理的话,那么目前城镇生源占82.3%也就未必不合理了。我从来没有说三十多年前的比例就是合理的。1985年农村人口是全国总人口的76.29%,但农村学生仅30%左右,这本身就不合理,至少应该是70%以上的农村学生才合理。如今56.1%的农村人口,仅有17.7%的农村大学生,农村学生的代表性依然非常低,怎么就合理了呢?改进在哪里?



第三,政府要求大学招够一定比例的农民大学生会带来高考移民之说,实在耸人听闻。即使真发生,也未尝不好。如果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独生子女能放弃条件优厚的重点学校,到落后地区读书,对他们本人是非常好的锻炼,让他们认识了更广泛的社会。同时,他们把经济资源带进农村,农村的房地产会涨价,就业率会提高。同时,城里的重点中学空出来,正好可以吸收民工子弟。这岂不是更大的社会公平吗?



从沈先生的反应看,城里人特权享受惯了,对有些天方夜谭似的数据一厢情愿地相信,而对另一些本应该是触目惊心的数据,却见怪不怪,觉得没有什么不合理。这实在不免让人惊奇了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于我们 | 免责申明 | 删帖申请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帮助中心

Copyright © 2008-2023 侬队网(Www.Nongdui.Com)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信息产业部备案/许可证编号:桂ICP备08100878-11号  桂公网安备:45042202000001号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侬队网

GMT+8, 2024-11-18 01:28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8-2016 nongdui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