侬队网

标题: 《格言联璧》话格言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游子归    时间: 2011-3-30 20:25
标题: 《格言联璧》话格言
宜静默,宜从容,宜谨严,宜俭约,四者切己良箴。
忌多欲,忌妄动,忌坐驰,忌旁骛,四者切己大病。
译文
宜:清静希言,不骄不躁,谨慎严格,勤俭节约,这四点都是关系到自己身心的良言。忌:纵容欲望,盲目行事,浮躁懈怠,不能专一,这四点都是关系到自己事业的屏障。
评注
家庭里,大人出了错容易往孩子身上推;孩子出了错呢?往猫身上推;猫出了错呢?就只能挨打或挨骂了。其实好些事哪,实质并不在于对或错,而在于敢不敢正视这些错,也就是敢不敢正视自己,敢不敢自省自己,这就是内求呵(求:求证)。反之,那猫如果不是为了讨口吃的,可能早就流浪去了。同样的道理,你看,这“四宜”“四忌”呀,真个是好东西,而真个要实行起来,可能就是在“家庭里”了。所以,自省比什么都容易,也比什么都不容易。难呀,难在自己难自己!老子在《德道经》里这样教导我们:“知人者,智也;自知者,明也胜人者,有力也;自胜者,强也。”意思是很明确的。想想也是这样的啊,自己都不知道自己,还算明白人呀?自己都难以战胜自己,还算强大者呀?所以,“四宜”“四忌”大良言,实行艰难说来易;如果真要干事业,莫忘用此省自己。
作者: 游子归    时间: 2011-3-30 20:25
怒是猛虎欲是深渊。
忿如火,不遏则燎原。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
译文
发怒能像猛虎一样伤人害己,欲望恰似深渊一样难以填满。愤怒的情绪如同烈火,不即时遏制就会迅速伤及身心。无尽的欲望如同洪水,不适时制止就会闯祸造恶毁身。
   评注
修真界有句话叫做“火烧功德林”。意思是说,不管你平时做了多少上善之事,或者有多少功德,只要那怒火一起,就会毁了你辛辛苦苦积累的功德。所以又把这怒火比喻做“阴火”、“邪火”,当然,又把此叫做“怒火烧身”。这还是对修真人呐!未修真之人可能就是烈火烤、浓烟熏了,也许这就是愤怒之后为什么浑身发软疲困的原因吧。而且你留心的话,会发现怒之后的一段时间身、心、事都难以顺。因此,“怒火烧身”又何尚不是“引火烧身”呀!所以呢,当时赢了,过后输了;当时爽了,过后糟了。反过来说,还不如当时软、傻、输哩!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,老子在《德道经》里给我们多次讲过水的故事: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,以其无以易之也!”意思是: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,但攻击坚强却是不能够胜过它的,这是因为没有比用水更容易的办法了。所以朋友啊,像水那样柔弱、处下,就是方法,就是法宝。用用吧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怒本身就是欲,欲望之一。只不过好些欲望呀,来的很隐蔽、很温柔,甚至很舒服,一旦被它俘虏,就难以挣脱了,所以是“深渊”,所以“滔天”呵。解决之方,老子给了我们两个字:“知足”。如果成天都沉浸于对身外之物的追逐、刺激,就是不知足了。
作者: 游子归    时间: 2011-3-30 20:26
心一松散,万事不可收拾。

心一疏忽,万事不入耳目。

心一执著,万事不得自然。

译文
心如果一旦滋生了松懈懒散,做什么事都难以坚持到底。心如果一旦滋长了麻疲大意,做什么事都难有真正的成功。心如果一旦陷入了拘泥固执,做什么事都难以活泼自在。
评注
心弄人还是人弄心人心如果失德道,万事难以获其顺;人心如果归于顺,万事通畅窍窍明。为什么?天道偏护有德人,人道偏偏护私心。所以还是德道真呵!莫要认为“松散”、“疏忽”是态度、是习惯,实是来于私和欲,所以专弄人,所以事难成。真要希望事有成,第一此心要和善、要通顺,同时要和合环境与众生,因此呀,定要把稳最初那一念,问问自己:此心是善还是损。善者放心干,损者损自身。其实呢,要让人心寡欲少私坐端正,以获万事顺,记住老子给我们的妙方:“居其厚,而不居其泊,居其实,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。


作者: 平凡的稔    时间: 2011-3-30 20:43
有人代求大师指点如何使自己能够委曲求全和熟视无睹
作者: 风之子    时间: 2011-3-30 21:37
可能这些格言真的特别有意思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作者: 游子归    时间: 2011-3-31 13:52
本帖最后由 游子归 于 2011-3-31 13:53 编辑

4# 平凡的稔

大姐真幽默,呵呵 ,本人可不是什么大师

委曲求全和熟视无睹都是很被动的接受别人,要想得到快乐是事与愿违的
但是要想达到忍辱,首先要学会放低姿态,古往今来,有多少英雄豪杰,帝王将相,现如今不过是一杯黄土,清明将至,去祭祖时看看满山的土包子,重重叠叠,相信你会看开很多事情。

再一个,我相信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,假如有缘相聚,那就好好珍惜,不要挂虑太多,假如缘分已尽,那分开又如何?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。

最后有一招,就是你把他本人和他的行为分开,比如你的爱人惹你生气,你心理应该这样想,他是我的爱人,在我心理我一直支持他,但是现在他惹我生气了,我知道,这不是他的错,而是他现在暂时忘记了关心我,因此我要让他回忆起或是产生珍惜、关心他人的心念,这样一来,你就会发现,原来这个所谓的恨,不过是由于他暂时的不正确的思想所引发的伤害而已,没什么打不了的。

作者: 游子归    时间: 2011-3-31 23:25
本帖最后由 游子归 于 2011-3-31 23:26 编辑

佛言。有人闻吾守道。行大仁慈。故致骂佛。佛默不对。骂止。问曰。子以礼从人。其人不纳。礼归子乎。对曰。归矣。佛言。今子骂我。我今不纳。子自持祸。归子身矣。犹响应声。影之随形。终无免离。慎勿为恶。
佛言。恶人害贤者。犹仰天而唾。唾不至天。还从己堕。逆风扬尘。尘不至彼。还坌己身。贤不可毁。祸必灭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《四十二章经》


大概的意思是说:

释迦牟尼佛说有人听说我修学佛法,也以仁德与慈悲来教化众生,有的人心生嫉妒就来辱骂我,他辱骂完了之后,我就问:你送别人礼物,那个人并不接受,那个礼物是要归还给你吗?回答说:是的。佛又说:今天你骂我,我没有接受,你所做的恶业,还是会回到你的身上。就像声音不会离开所发出响声的乐器,也像影子永远伴着身体,终究是不会分离的,所以说千万不要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。

当恶毒的人想去伤害具有贤德的人时,就像仰起头吐唾沫,唾沫不会飞溅到天上,反而是会落下来脏了自己;也像逆着风泼洒灰尘,灰尘不会飞到他人身上,反而会顺着风飘回自己的身体。所以说不能去毁谤贤德的人,否则只会让自己受到惩罚。

所以说只要你怀着一颗慈悲的、安详的心态,你是不会受到外界攻击的影响的。
作者: 程家瘦忠    时间: 2011-4-1 07:13
知足,少怒,重德行善!谢谢指点!《四十二章经》?不是给韦小宝了吗
作者: 游子归    时间: 2011-4-1 09:01
8# 程家瘦忠

只不过是金庸大侠借用了佛教的《四十二章经》的经题而已

顺便说一句,金庸大侠也是佛门弟子,所以他的小说确实有不少禅语,虽说只是借用,但也是回味无穷。。。。。。




欢迎光临 侬队网 (http://nongdui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